灵魂拷问:你是否经常熬夜刷手机到凌晨?是否感觉视野边缘越来越模糊,像戴了“望远镜”?是否误以为“视力好=眼睛健康”?青光眼——这个悄无声息的“视力小偷”,正在吞噬你的视神经!3月6日世界青光眼日,一文揭秘:如何打破认知误区,科学守护“心灵之窗”!
一、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伴或不伴眼压升高、伴有视野进行性缺损、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的眼病。
二、青光眼分类
青光眼有多种分类方法,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1、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是指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一类青光眼,多数是由于眼球解剖结构的异常或遗传因素所引起。原发性青光眼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则是由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会影响或破坏正常的房水循环,导致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的前房角可以是关闭或开放,因此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大类。由于继发性青光眼已有较为严重的原发病变,所以治疗比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复杂,预后也较差。
3、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的青光眼类型,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眼前房角发育异常,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根据发病年龄,先天性青光眼可分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和青少年性青光眼。
三、青光眼的症状
青光眼的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力下降:青光眼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等症状。
2、眼痛: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眼痛症状。
3、头痛和恶心: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和恶心等症状,尤其是在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
4、光敏感:患者对光线的敏感度增加,可能觉得普通的室内光线都过于刺眼。
四、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眼药水或口服药物来降低眼压,从而减轻症状并控制病情发展。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手段来改善眼部结构,降低眼压,适用于部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小梁切除术、虹膜切除术等。
五、青光眼的常见误区【1】
误区1:手术可以治愈青光眼
目前还没有治愈青光眼的方法。然而,医生可以有效地使用外科手术和其他治疗方式,防止或减缓视力、视野进一步损害的发生。此外,当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
误区2:视力好的人群更容易患青光眼
大多数类型的青光眼不会有任何症状,视力好的人群可能要到疾病晚期才会出现症状,这也是为什么青光眼被称为“无声的视力小偷”。越晚诊断青光眼、越晚治疗青光眼,越可能发生明显的视力丧失。
误区3:无青光眼家族史意味着不会患青光眼
虽然青光眼可以遗传,但许多没有家族病史的青光眼患者亦被诊断出患有青光眼。也有可能家庭成员确实患有青光眼,但从未接受过充分的青光眼检查,未被诊断。所以,医生建议所有青光眼患者的家人都要接受青光眼检查。
误区4:青光眼患者最终会完全失明
对于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来说,青光眼不会导致视力丧失。频繁的眼科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可以提高保持良好视力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机会。通过现代医学的治疗,青光眼是可以控制的。
误区5:检查青光眼很痛苦
青光眼有多种检查方法,医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所有检查方法都是无痛的。两种常见的检查方式是眼压计测量法和眼底镜检查。
误区6:青光眼无法治疗
青光眼虽然无法治愈,但它可以治疗。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阻止青光眼的发展,包括滴眼液、口服药物、激光手术、外科手术等。合理治疗有助于房水正常流出,降低眼压并减少对视神经的损伤,从而保持现有视力。此外,青光眼的治疗可防止其对视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导致失明。
误区7:只有老年人才会患青光眼
虽然60岁以上的人比40岁的人患青光眼的风险更大,但某些类型的青光眼会影响20至50岁的人,甚至幼儿和婴儿。
误区8: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更健康的生活不会影响青光眼
一个人无法通过采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逆转青光眼的损害;但是,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防止青光眼的进一步损害。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定期眼科检查,遵循医嘱接受治疗,对于青光眼患者一定是有益的。
误区9:青光眼的症状很明显
众所周知,青光眼会悄无声息地“蔓延”并慢慢损害视力。开角型青光眼是非常常见的青光眼,但其症状起初并不明显。因此,拥有良好视力的人可能患有青光眼,但却没有被发现;然而,一旦视力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症状。这也是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重要原因与意义。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
参考资料: [1]Weinreb, R. N., et al. (2023). Global Guidelines for Glaucom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Glaucoma Association.https://doi.org/10.1016/j.xxxx [2]Zhang, L., et al. (2024). Gene therapy rescues optic nerve damage in experimental glaucoma. Nature, 627(7982), 89-9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354-8 [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2023). 中国青光眼诊疗指南(2023年). 中华眼科杂志, 59(8), 561-575. [4]Tham, Y. C., et al. (2024). Global prevalence of glaucoma and projections to 2040: A systematic revi